原著曾经陪伴了我整个高中,一本书从薄读到厚,从厚读到薄,买了几个不同的译本,甚至搜刮图书馆,把能看到的关于夏洛蒂勃朗特的书及她的其他著作都找来看了。
还记得那时看到勃朗特和奥斯汀的嘴仗,心里毫不犹豫站在了勃朗特这边,看到别人对勃朗特的批判特别愤怒。现在已经能非常淡定地看别人说简爱就是个中二,也认识到这本小说和作者的不足。但它在我心中仍有着非常特殊的位置。
过去看过琼芳登和70年的两版,都有遗憾,尤其是琼芳登,把希区柯克御用女主的气质带入了整部电影,演得跟惊悚悬疑片一样,不过那版的罗切斯特演得还是不错的,尤其是那句对着梅森吼的“i told you not to come here!”,现在都能清晰地回忆起他咆哮声中的愤怒和绝望,绝对值得一听!
70版的演员就很一般了,当然,印象中简爱比罗切斯特演得好,或者说更适合。那一版完全靠音乐和上译的配音撑起了我对它的好感,尤其是音乐,超级棒!真的特别特别特别贴切!主题旋律至今都很喜欢。
在看过这两版之后,深深地感到累不爱了。后来搜到一个bbc电视剧版,看到封面就没有勇气看下去了
《简·爱》那样文字优美、细腻委婉、情节曲折、机智幽默的小说,让我从小便深深喜爱至今,无论何时想到了都会有拿来随意章节细读一番的心情。
对于原著党而言,每版翻拍,难免优弊,无论是BBC迷你剧,还是浓缩成2小时的电影。相对于配音成就的71版、印象极深忠于原著的BBC迷你剧83版,2011版的《简·爱》大做减法,恬淡清新。无论是男女主角轻如呓语的对白,克制契合的音乐,还是从容平静到有点疏离的镜头画面,都像滑过树尖滴落湖心的水滴,唤醒你心里关于这本小说的记忆。
时至今日我还记得第一次阅读简爱的时候的压抑与心悸。那年我还是十四岁的小姑娘,赤脚坐在木地板上,窗外是潮湿的江南的夏天,空气弥漫着濡化不开的湿气,而与此同时,那个巨大的黑色身影在幽冥的雾气中,从桑菲尔德的郊外,走向我。身后风草虫鸣,簌簌有声。
在长大的这些年里,看了很多书,遇到了很多事情,和女伴谈论过这本文艺女青年代入感极强的书,同时我又羞于承认自己喜欢它,就好像羞于承认喜欢傲慢与偏见一样。
昨天晚上我打开了这部影片,然后看到深夜,看到结局,居然潸然泪下。
有关影片的遗憾在于,对于一个女人的前半生而言,120分钟实在是太过于短暂,以至于完全无法有足够的耐心去铺垫,叙述,就一直奔向相恋相离相聚结局。
但是至少,导演试图刻画并表现了爱情最苍凉的本质——孤独。
如果没有孤独,或许简爱只是另一部玛丽苏的小说。
简孑然一生,从幼时开始,她就处在一种缺乏安全和信任的环境中。凌辱和歧视给一个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对外的冷漠坚硬,同时也是内心的自卑残缺
看完了电影清单上最不起眼的一部《简爱》(2011)女主角消瘦的面庞和羸弱的身体怎么也想不到这样的身体下住着那么强壮的一个灵魂。
都说这是一个女生必看的原著或者电影。在粗略的看过原著后大概知道了原因:一个人生来孤独,所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都会打磨你那看似不堪一击的心,直到你足以坚强到营造出自己的气场,直到遇见了那个和你气味相投的人。
罗切斯特先生说:就如你不是生来严肃的人一样,我也不是生来险恶的。
与人交往如同一面镜子,我们在社交团体的影响下学会了善意的伪装,别人露出什么样的一面,我们也一样。
简说到底就是个热爱生活,尊重自己的人,而且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左右自己的决定。OMG 做女生真难!
你爱太多会失去自我,你爱太少,又有人觉得你自私。
改编原著向来不易,因为不管怎样改编读者都在观影前先入为主的带上了自己的画面,选角、场景、音乐、服装,甚至细微到配角,所以简爱翻拍了这么多部,好像不管几年就要回锅热一下,总是不会有最好的效果。如果我来导演:2011的男主,1996的女主,2011的管家,1996的阿黛尔
【简爱】富有感染力的剧情片 童年暑假的记忆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qklw01.com/qkbk/id-34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