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投稿、查重、发表有保障。
您的位置: 主页 > 学术论文 > 文学论文 >

《百年孤独》中个体、家族及文明的孤独

发布时间:2021-09-14 08:40:00
  摘    要: 孤独是一种状态,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书对孤独的描写意蕴深刻,本文结合他的作品从个体的孤独、家族的孤独和文明的孤独来探究这个话题。从个体而言,本文举了几个典型的人物,探讨他们的孤独;从家族而言,本文描写了家族的循环和衰落;从文明而言,将孤独与拉美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研究更深层次的孤独。
  
  关键词 :     《百年孤独》 ;孤独;马尔克斯;
  
  从古至今,孤独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孤独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都频繁出现,许多作家探索一生,也无法将孤独完美的释义。
  
  从个人而言,孤独是一个人对自我生活空间和生活状态的封闭;从社会而言,孤独是个体与个体间的分离,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存在;从人类史而言,则是事物失去了一切记载并被遗忘,使事物沦于无尽的孤独中。
  
  在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他将孤独贯穿始终,从人之孤独,家族之孤独,马孔多之孤独衍生至拉丁美洲被排斥于现代文明的进程中的孤独。本文结合现实从这三个方面探析马尔克斯笔下的孤独。
  
  一、个体的孤独
  
  这个历经了百年的家族,从第一代到第七代,每个人物的一生都在与孤独做至死不渝的斗争,却还是在终点与它相依为命。
  
  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作为马孔多小镇的开创者,他有着杰出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他在吉卜赛人那里看到磁铁,就想用来开采金子;他从吉卜赛人看到放大镜可以聚焦太阳光,就想做一个威力无比的武器。每次看到吉卜赛人的新发明便如获至宝。他有着无限的求知欲和对待新事物的热情。他教人们如何播种,建议人们如何养育孩子,他是唯一看清这个世界现状的人,“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
  
  但在这落后封闭的马孔多小镇,他并不被人们所理解,他想开辟出一条路,让马孔多与外界文明相通,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不久后,他开始沉迷于炼金术,整天将自己关在实验室,而人们也不了解他的思维方式,导致他只能孤独地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埋没了自己的理想和才华。最后,他自言自语,沉浸在自己想象中的世界,被人们当成疯子,绑在树下度过了最后的人生,在树下孤独地死去。布恩迪亚的孤独不像是后代其他人愚昧的孤独,而是他的思想与人们格格不入而无法施展抱负的孤独。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是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第二个儿子。奥雷里亚诺有着不同于父亲的孤独,他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常常孤零零地在实验室做小金鱼,直到他遇到了美丽动人的雷梅黛丝,他第一次走出了孤独。
  
  但是不幸的是,新婚不久,雷梅黛丝因为中毒不幸死亡了。于是奥雷里亚诺又开始在实验室做小金鱼实验,直到国内发生了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奥雷里亚诺的命运,他一生发动了32场武装起义,遭遇了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但皆免于难。在战争中,他的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迷失了自我,他和17个女子生下了17个孩子,但这些女人只是为了改良后代的基因,这种权利所带来的空虚感和麻木感,使奥雷里亚诺陷入了孤独,他总能见到战争中的人战战兢兢、动荡不安,彼此失去了信任,他开始对此感到厌烦。于是他选择停战回家,但回到家里,此时的他已经和当初走出家门的男孩不一样了,他习惯了战争,充斥着警觉和果断,他不准任何人走进离他三米远的地方,就连他的母亲也是。虽然他回到了家,但他仍然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隔绝在家的温暖之外,他从战争的孤独解放出来了,但他又陷入了另一种孤独。他又开始在实验室做小金鱼,每天做两条,到25条的时候熔化又重新做。就这样与世隔绝,在反复循环的孤独中直到离世。
  
  乌尔苏拉的一生贯穿了马孔多小镇的兴起与衰落,她见证了各种创建、兴起和纷乱。她一天到晚操持着家务和照顾孩子,经她之手,她都做得井井有条;她经营着小动物糖果生意,来贴补家用;她用辛苦攒下的钱建成了马孔多最大的房子;她求同存异,接受外乡人的融入。一天忙到晚的乌尔苏拉也没有逃过孤独的宿命,她的忙碌似乎让她看起来并不孤独,实际上,是她的忙碌使她逃避了孤独。她受到丈夫强暴时,表面镇定地生下一个个孩子,但是背地里都会检查孩子是否有猪尾巴,这种恐惧一直维持,她担心自己,也担心家族的后代会是怪胎。她为家庭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但也没得到丈夫的爱,子孙的爱。晚年的乌尔苏拉双目失明,但家里人却没有一个人发觉,她靠着闻气味来识别人,她被家人遗忘在房间里,被孩子们任意的当玩具一样拖来拖去,一代代的子孙在她的抚养下离家追寻自己的生活,但却没有人记得她,这是多么大的悲哀啊。一代代的子孙对乌尔苏拉漠不关心,她在无助和孤独中死去,她的爱在一代代子孙的面前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她作为一个贯穿全书的人物,显示出了这是一个多么无爱的家族,她每天都在重复这种无爱和恐惧带来的孤独。
  
  阿玛兰妲是家族第二代的女儿,她从小的性格是平静而稳定的,就算是平时家人们对她少了一些关心,她也已经习惯了,长此以往家人们和她都是这样生活,因此她并不感到孤独。直到丽贝卡的到来,丽贝卡是乌尔苏拉的表侄女,由于她体弱多病,甚至有吃土和石灰墙皮的恶习,于是她得到了家人们更多的关心和呵护,丽贝卡也与家人们越来越亲密,阿玛兰妲看到这样的温情与自己对比,于是十分嫉妒丽贝卡,第一次有了孤独感。
  
  然而阿玛兰妲发现自己和丽贝卡竟然喜欢上了同一个人,意大利钢琴技师皮埃特罗,而他却要与丽贝卡结婚,于是她想尽办法阻挠他们结婚,甚至想要毒死丽贝卡。由于嫉妒她已经丧失了理智和良知,她误将自己的嫂子雷梅黛丝毒死了。她瞬间清醒了,这让她忏悔不已,她无法原谅自己,而后丽贝卡喜欢上了她的哥哥,很快便与她的哥哥结婚了,此时阿玛兰塔应该开心的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皮埃特罗的爱,但却因为她孤傲的性格和内心的谴责拒绝了皮埃特罗。之后皮埃特罗因为得不到阿玛兰妲的爱情而自杀了,使阿玛兰妲陷入了彻底的孤独。她没有勇气战胜自己心里的懦弱去迎接爱情,她决绝地选择了孤独,她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缝制寿衣,拆了缝,缝了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二、家族的孤独
  
  布恩迪亚家族经历了马孔多小镇的开辟与衰亡,“孤独”是他们的标签和图腾。“《百年孤独》是一个建立在过去、现在与将来重复循环的象征框架中的现代神话。”这个家族共有七代人,而每一代人的性格和命运都有相似之处,似乎被卷入了孤独的旋涡当中,循环往复地经历着孤独的人生。
  
  布恩迪亚家族的男性,始终由父辈的名字传递下来,依次延续,象征着时间的轮回重复。第一代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既传给了阿尔卡蒂奥们,又传给了奥雷里亚诺们,第一代的布恩迪亚有着聪明的头脑,但感情十分匮乏。之后六代的阿尔卡蒂奥们在性情上都体现出了冷血无情、懒惰和纵欲的基因。
  
  布恩迪亚家族一共有22个奥雷里亚诺,他们同样都会对某一件事物充满热情,要么是热衷于战争,要么是热衷于实验。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和第三代的阿玛兰妲一样,她和侄子乱伦,她们都注定逃不出这家族可怕的循环魔咒。这些循环意味着孤独的循环,每个人物的命运都逃脱不出孤独。
  
  最后一代乱伦的产物有着猪尾巴的女婴被蚂蚁吃掉,意味着家族的消亡。随着布恩迪亚的离世和乌尔苏拉的衰老,人们对于这个家族的记忆也渐渐远去,在后续马孔多的剧变当中没有人好奇之前的过往和战争。远离科学与文明是他们当时的信仰,面对落后和愚昧的现实,他们只是一味地回忆过去,重复机械地做着同一件事,这种政治上带来的思想上的封闭也是布恩迪亚家族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镇上的人们开始否定布恩迪亚这个姓氏,对这个家族也予以否认。在严酷的自然灾害后,一些在马孔多的美国人和智者甚至是精通文学的几个人都相继离开了马孔多,而回来的吉卜赛人以为马孔多与世隔绝还没开化。就这样,布恩迪亚家族的血脉走向了终结。
  
  马孔多受到了时间和自然界的侵袭,植物入侵了房屋,水藻爬进了梅尔加德斯的书房。这就像是一场无可救药的失眠症一样,遗忘侵蚀着往日布恩迪亚家族创造的文明。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和文明渐渐的不复存在了。布恩迪亚的结局,在一开始吉卜赛人的羊皮密码里就已经注定了它的衰败和家族的孤独。当记忆已经不被传承,人的存在也被抹去,那么文明将迎来孤独的沙漠。
  
  三、文明的孤独
  
  《百年孤独》里的人物将统治者的残暴、民众的盲从等等写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当地人民在孤独的环境下的抗争与失败,挣扎与沉沦,用魔幻的叙事手法体现孤独的灵魂和对人性救赎的隐喻。
  
  马尔克斯曾表示“布恩迪亚家族是拉美历史的翻版”。从1830年到19世纪末,哥伦比亚自由派和保守派纷争不断,爆发了十几次内战,使得数十万人丧生于战争中,各国相继独立,同时外来文化入侵拉美,跨国公司的入驻,使得原本平静的土地成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倾销产品的地方。殖民者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结构,而且冲击了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让当地形成了一种既文明又落后,既传统又现代的场景,使得拉美人民在逐渐地在这种现代文明的潮流中迷失了自我,陷入了文化的孤独。内部的动乱和外部的侵略使拉丁美洲人民在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社会里陷入了恐惧与孤独。作者写此书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拉美人民意识到只有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远离孤独,才能从落后和封闭中摆脱出来,得到真正的进步与发展,对于整体人类而言也要团结友好,相互理解,才能打破孤独的困境。作者以全人类的视角思考人类共同的命运与孤独,并且唤起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意识。
  
  孤独,是人类文明无法逃避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人类个体的生活态度。在现代生活中,生活的快节奏,个人无休止的奋斗,即使有相互的陪伴,但人体始终是个体,由于性格及各种方面的压力,没有人能做到完全的感同身受,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在社会大环境中,当个人缺乏与外界的接触或是遭到挫折时,就会有强烈的失落感和痛苦感,这时就需要外界的安慰和鼓励,否则就会陷入孤独之中,这种表层上的孤独是行为引发心理上的孤独,而更深层次的孤独是人们对自己感到迷茫,对生存困境无法选择的无奈,这是对于自我的局限性。正如马孔多被排斥于现代文明之外,但却遭到现代文明的入侵,这种本土生活与外界文明的冲突,造成了人们精神世界的断层,只能依靠虚无的回忆,做着重复的动作,对未来的迷茫过活。现实世界导致他们缺乏文化和精神的归属感,在这种极其混乱的心理状态下,他们只能在孤独中寻找慰藉。
  
  四、结语
  
  《百年孤独》将“孤独”这一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个体的孤独,家族的孤独乃至拉美文明的孤独。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抽象,从人到人类文明这个历史进程下的大孤独。最后的最后,我们要明白只有心态的调整,人们团结一致,迈向先进文明,才能打破孤独怪圈。阳光总在黑暗后,这也是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孤独的定义因人而异,我们要正确对孤独,领悟孤独,才能从中体味人生中孤独所拥有的独特景致。
  
  参考文献
  
  [1]卢娟.浅析《百年孤独》中的人物发展怪圈[J]南阳理I工学院学报2019,11(05):103-108.
  
  [2]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1.
  
  [3]江宁静.《百年孤独》的“孤独”意蕴与根源[J]文学教育(上).2021,(02):86-87.
  
  [4]巩云霞论《百年孤独》中人物孤独的寓意[J]文学界(理论版)2011.11):116-117.
  
  [5]郭子旻生命与艺术的孤独":伊瑟尔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视角下《百年孤独》的“孤独情结"[D]福建师范大学2012.
  
  [6]郑云心精神危机的救赎与人性的回归-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百年孤独》[D]海南大学,2014.
  
  [7]廖丹丹.《百年孤独》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D].陕西理工大学,2017.
  
  [8]马铁立灵魂孤独与人性救赎:《百年孤独》 的魔幻叙事艺术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04):7-9.
  
  [9]李斯美孤独是生命的常态-《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意蕴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08):63-65.
  
  [10]陈曦遗忘于荒诞:人类文明的百年孤独--《百年孤独》主题探析[J]名作欣赏,2020,12(36):91-93.
相关文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