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投稿、查重、发表有保障。
您的位置: 主页 > 学术论文 > 文化论文 >

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0 08:53:26

  摘    要: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湘西州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突破湘西州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困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聚焦产业融合,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突出品牌特色,构建“三位一体”品牌体系;探索新型产业化模式,推动多主体价值共建共享;提质增效,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理标志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湘西州;


  Research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with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in Xiangxi Prefecture


  HUANG Xiang-fang


  HU Xiao


  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指来自特定区域,有质量和声誉保证,并得到相关部门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农产品。它契合了消费者对农产品高品质、差异化的需求,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载体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产业融合,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提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1]。湘西州作为“精准扶贫”方略首倡地和后脱贫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主战场,其经济基础薄弱,内生发展力不足,经济发展任务艰巨,但该地区生态环境好,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丰富,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2]。


  一、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成效


  (一)地理标志农产品量多质好,产业发展资源禀赋优越


  早在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湘西州永顺县的“溪洲莓茶”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这标志着湘西州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正式拉开序幕。经过多年的发展,湘西州地理标志发展已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种类较多、分布区域较广泛的特点。从湘西州地理标志申报数量上看,“十五”期间仅有1个,到“十一五”期间达到11个,“十二五”期间有5个,“十三五”期间达到了16个。截至2021年12月,国家工商总局已注册湘西州21个地理标志商标;质检总局已批准湘西州7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农村部已登记湘西州1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剔除重复登记,湘西地理标志共计28个。湘西州受保护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覆盖所有县(市),品类主要有水果类(7个)、茶叶类(6个)、蔬菜类(4个)、畜产品类(4个)、水稻类(2个)、中药类(2个)、其他(3个)。由于地处全国罕见的微生物发酵带、土壤富硒带、植物群落中的亚麻酸带,因而这些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出众。具有地域特色、湘西品质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农业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


  (二)产业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湘西州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乘势而上,创新举措,加大指导,强化保护,为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壮大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逐步形成了以“湘西椪柑”“湘西猕猴桃”“古丈毛尖”“龙山百合”“湘西黄牛”等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主的特色产业,保靖黄金茶获批筹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示范区。截至2021年年底,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代表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年产量达287万吨,产值达190.9亿元。以地理标志农产品湘西猕猴桃产业发展为例,2007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湘西猕猴桃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目前,湘西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猕猴桃基地之一,种植面积由1998年的0.9万亩提升到2021年的16.59万亩,栽培基地已覆盖8个县市、39个乡镇、273个村,形成了凤凰廖家桥、花垣窝勺、龙山里耶、永顺松柏等四大片区基地。湘西州采取龙头企业带动、项目支持、科技支撑、强化管理、补链延链等举措,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年产20.85万吨、产值6.17亿元。


  (三)产业品牌影响稳定提高,市场号召力持续增强


  在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下,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品牌影响力稳定提高,市场号召力持续增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多样的线下线上活动,利用各类平台推广地理标志农产品,拓展市场,如举办地理标志农产品节、特色农产品采摘活动,组织地理标志企业参加“武陵山区产品交易会”“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等大型展会。受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的“老品牌”古丈毛尖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018年度潇湘杯金奖”“2019世界绿茶评比会最高金奖”等,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稳定提高。2021年,酒鬼酒、古丈毛尖和保靖黄金茶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进一步扩大了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影响力。


  (四)产业效益不断提升,富民增收见成效


  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保护,撬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发展的变革。乘着“地理标志”东风,古丈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以地理标志茶产品“古丈毛尖”和“古丈红茶”为抓手,坚持质量立茶、绿色兴茶、品牌强茶发展特色茶产业,同时积极探索茶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不仅惠及了更多农户,也拓宽了农户的增收渠道。截至2021年年初,古丈县千万级以上规模茶叶加工企业达14余家,全县茶叶平均每亩产值5000元以上,最高亩产达1万元,近5万余名茶农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立利益联结关系,茶农通过入股分红、获取劳动报酬等方式每年可增收2000元以上。


  二、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一)产业发展思路不清晰,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湘西州地理标志相关产业发展思路尚未厘清,各县市热衷于申请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却不重视后继产业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在地理标志农产品发掘、申请或注册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成本,认为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就是工作的终点,但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载体发展特色产业从而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区域繁荣等才是工作重点和最终的目标。另外,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相关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缺乏为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地理标志保护申请(或注册)、生产运营、市场流通等环节提供咨询、策划、代理的人才和服务机构;二是地理标志农产品行业管理组织和行业协会机构不健全,使得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中的各利益主体联系松散,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合作。


  (二)产业链条短,价值潜力挖掘不足


  湘西州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在湖南省内长期居于前列,截至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登记保护的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是1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总数居全省第一,但湘西州的农业产值一直居于省内后位,2021年农业产值128.1亿,排名倒数第二位。这既反映了湘西州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也揭示了在地理标志登记数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其应有价值可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湘西州政府和地方百姓在对待地理标志农产品上普遍有种重申报而忽视使用的思维,售卖初级农产品的现象普遍存在,地理标志农产品深加工链条短、科技含量低,农业产业集群区域创新能力较低,导致其潜在价值挖掘不足,产业不能做大做强。


  (三)产业品牌体系不健全,品牌优势不明显


  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够,众多地理标志农产品在湘西州各县衍生出了数量繁多的“县级品牌”,繁乱复杂、参差不齐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影响力。在区域整体品牌上,湘西州政府、当地企业和百姓对此重视程度不够,尽管湘西州地理标志、特色农业资源丰富,但在长期的品牌建设中,具备完善管理体系和营销体系、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湖南名牌农产品等农业品牌数量稀少,而且品牌的使用率并不高,标榜地方农业特色的地理标志品牌因当地群众的品牌意识淡薄而缺乏整体推介,由此导致的品牌宣传回报较低,湘西州地理标志的品牌优势长期以来都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四)产业经营主体弱小,合作共赢意识薄弱


  尽管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历经多年的发展,但规模较小、产业主体参与动力不足仍是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截至2021年12月,湘西州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3030家,州级以上龙头企业却仅有205家,仅占到全州农产品加工企业的6.8%。由此可见,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偏小,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这使得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市场中的影响力、竞争力相对较低,龙头企业在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地位不突出、作用不显著,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经营主体需进一步培育壮大。


  (五)产业建设各环节问题多,产业可持续发展存隐患


  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还存在诸如产品质量不佳、质量监管不足、“公地悲剧”等一系列影响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方面,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在多年的发展中仍未形成一套标准的生产规范,政府对农产品质量的市场监管难等因素造成了高品质产品较少、产品质量欠佳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产权模糊及利益集体化的特性,导致零散生产者为了追求相对较高的利润而拉低产品质量保障,但对于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广、品牌建设等公共事务却不愿参与,往往容易陷入“公地悲剧”困境。


  三、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湘西州各级政府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统筹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并落实到市县、产业、企业和项目,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引导产业发展。从信息、人、财、技术等关键生产要素的供给角度构建全方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交易流通建立实体及网上虚拟市场,扩大产业影响力。二是建立人才培训平台。农业农村局、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地理标志产业发展骨干。三是建立中介服务服务平台。加大对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培育中介服务体系,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及生产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人员培训和信息服务。


  (二)聚焦产业融合,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湘西州政府及市场主体应转变思维,不仅要关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申报工作,也要重视其市场运用,将重点转移到“地理标志品牌+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发展模式上来,深入发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和优势。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管理的引导作用,聚焦产业融合,加强该产业与不同产业间的交互发展和融合,努力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使用效率,从不同产业的协同发展中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企业要积极调整自身的经营方式,积极开拓地理标志农产品与文化旅游、线上经营相关的业务板块,将其附加价值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出来,提高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全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三)突出品牌特色,构建“三位一体”品牌体系


  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认证或保护后,有必要进一步实施品牌化,这样才能实现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有效运用,从而助力产业发展[3]。一方面结合湘西州地处富硒带这一优势,实施天然富硒品牌发展战略,不断强化“硒”元素的市场影响力及号召力,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不仅要着力打造富硒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还应将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其产地的历史、文化、精神内涵紧密联系起来,深入挖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文化底蕴,提升消费者的品牌认可度;另一方面,湘西州应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品牌体系,即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从而形成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产业品牌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四)探索新型产业化模式,推动多主体价值共建共享


  在政府引导下,大力推广“地理标志+协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地理标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户”等新型产业化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开拓、品牌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善于利用农民合作社在农资采购、生产组织、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家庭农场、农户种植标准化地理标志农产品,并进一步将地理标志资源、企业资源、协会资源、合作社资源、农民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能力,形成协同效益,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效益。


  (五)提质增效,保障产业持续性发展


  产品品质是决定产业持久发展的重要因素[4],湘西州政府要严格执法,积极发挥市场监管的监督职能,从根源上加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监管,保障产品品质。同时,要推动建立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工制造的标准规范,通过提高产品从加工生产到运输销售的全过程标准,依法查处低劣生产企业,依法约束产品生产质量,严打假冒伪劣产品,以此进一步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企业要坚持诚信经营,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流程加工生产,树立良好的市场口碑与品牌形象,以优秀的产品品质保障湘西州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东旭,等.地理标志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0(2).


  [2] 黄祥芳,陈茜,曹严.武陵山区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潜力测度与评价研究[J].农业经济,2021(1).


  [3] 张福林.从地理标志看产业品牌的保护和建设[J].现代农业经济,2020(11).


  [4] 赵鑫欣.新时期下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完善路径[J].现代农业研究,2022(3).


相关文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