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投稿、查重、发表有保障。
您的位置: 主页 > 学术论文 > 教育论文 >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医药专业学生德育教育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2-17 08:31:33

摘    要:此文以中医药文化自信为切入点,将高校德育教育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深度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大医精诚、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等“德育”元素。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德育素养、运用新媒体、搭建活动平台、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等路径,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积极的心态,认可中医药文化价值,增强中医药文化信心,逐步形成中医思维,实现成长成才。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医药学生;德育教育;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Mor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ZHAO Guopeng

ZHANG Zhengbin

CAO Ran GUAN Lin

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 Sh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Third Clinical College,

Sh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Taking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combines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We deeply excavated the elements of “moral education”in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ch as the sincerity of doctors, the benevolence of doctors, saving the dead and healing the wounded. By updating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improving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literacy, using new media, building an activity platform and creating a strong moral education atmosphere, we can help students shape a sound personality, cultivate a positive attitude, recognize the cultural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hance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adually form the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us achieve growth and success.


Keywor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stud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ral education;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中医药文化,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科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预防疾病的思想精髓。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战略发展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及措施的实施,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2]。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袭以来,中医药在这场战“疫”中做出了其应有的贡献,也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另一种体现。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学好中医药文化并学以致用,而学好、用好中医药文化的关键在于传承、创新和发展。因此,将中医药文化自信与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德育教育相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培养和提升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认知,从而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1 中医药专业学生德育教育的背景

1.1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需要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原创医学科学,护佑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从不存在自信与否的问题。发生信心动摇现象,是在近代西学东渐及西医传入之后。随着科技尤其是生物、化学、材料技术的发展,西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反观中医,似乎仍因循守旧,无怪乎惯于以“科学”评判是非的国人对传承几千年的中医产生质疑。对此,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曾说过:“不要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医学,西医全是科学的,中医全不科学?以西医的标准考核、评价中医,是错的”。


中医药学是一种大生态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思维模式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阴阳五行”、象思维和变易思维等提炼应用于自身,不断发展完善自身理论体系。其重视生命的整体层面、功能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生命观,遵循未病养生的预防观,因异治宜的个性化治疗原则的疾病观,无论在揭示人体生理、病理规律,还是在指导中医药临床实践中,都是有效、有用的[3]。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创新,建理论、制新方、立新法,诊疾治病,妙手回春,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


中医药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中医药辉煌历史成就及顽强生命力上的[4]。若想培养或提升文化自信,应当先提高大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与认可,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从事中医行业的工作者及未来的新生力量———中医药专业的学生。然而,现今社会背景下“中医思维弱化、中医评价西化、中医特色优势淡化”等问题仍未解决,对中医的质疑与贬斥也时有出现,甚至中医药院校内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中医缺乏信心,对中医文化缺乏了解,对中医疗效表示怀疑,这些现象本质上是中医药文化自信的缺失。面对此类情况,我们更应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将传承作为发展中医药的基础,将创新作为发展中医药的动力,将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落实到中医德育教育方面。


1.2 中医药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在要求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德育教育,如教育家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现代教育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在中医药文化中,医德教育同样位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古人云:“医无德者,不堪为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也论及医德的重要性:“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寥寥几语,将为医者的慈爱仁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中医药院校,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塑造高尚的医德,更肩负着认识和传播中医药文化价值、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作为传承中医药事业的中医药学子,是否认同中医药文化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医药行业的守正创新。作为一名医者,解除疾病,使人摆脱痛苦,需要良好的医德和专业的技术,这正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印证。如若未在早期的教育中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将会引发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开展中医药学生德育教育注定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


2 中医药专业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

2.1 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中医药文化价值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在中医药文化中,阴阳平衡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辩证思维、脏腑联系的整体观等一系列具有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的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学习、生活中的困境,正确认识人生各阶段的整体连贯性。


2.2 有利于大学生中医思维的形成

发展中医药必须从人才培养这个源头抓起。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了解国学和中医学的文化底蕴,帮助大学生认同中医药文化价值,增强中医药文化信心,树立专业自信,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中医药文化自信的种子播种在大学生内心深处,逐渐培养其探索求知的欲望,逐步形成中医思维。


2.3 有利于临床实践的开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中医理论的提出皆源于临床实践的开展。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和取得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坚定学习中医的信念。同时,在临床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升华理论,争取通过临床疗效来提升学习中医的自信。


2.4 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通过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吸收并结合自身积淀而形成的个性化文化结构[5]。校园文化既决定着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判断、人格完善、品质塑造和品位提升[6]。作为中医药院校,深挖中医学内涵,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精神、物质和品牌等全方位的校园文化,从思想与行动上来提升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从而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发展[4]。


3 中医药院校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

3.1 更新教育理念将德育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医学较其他学科更加看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学校的教学重点自然也放在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讲授上。尽管大部分学校开设有医德教育的医学伦理学等课程,但医德教育类课程在整体课程设置的占比上仍微乎其微,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另外,学生对此类医德课程的态度也是漫不经心,课堂出勤率较低,上课不专心听讲,教学分离的情况严重。


因此,中医药院校需更新教育观念,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7],结合中医药文化特色、学校特点及学生个性化需求,将德育元素融入专业内容对学生进行讲授,提高课堂思政能力,发挥专业课课堂思政作用。适当增加德育课程比重,增设相关课程,加强此类课程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将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添加生动有趣的案例,提高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认识到德育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教师、学生都应将德育置于重要地位,让德育教育贯穿于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始终,真正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使德育教育成为中医药院校人文精神建设的灵魂。


3.2 提高教师德育素养发挥其带头作用

德育教育不能只是坐而论道,应该落实到行动上,最应带头行动的便是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中医药院校的教师可依据职能大致分为3类:从事医学专业知识教学的专业型教师,多为兼具教学、科研、临床于一体的各专业课教师,如教授《中医内科学》的教师;从事公共课教学和人文精神教学的通识型教师多不具有医学专业知识,而主要负责学生通识教育的相关培养课程,如教授《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教师;最后一类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联系频繁、密切相关,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型教师,如班级的政治辅导员。


只有身为学生榜样的教师提高自身德育素养,从言传和身教2个方面共同发力,德育教育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落实。专业型教师在讲授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贯彻德育教育理念,将德育教育与临床案例相结合,润物细无声地给学生灌输医德理念。通识型教师应积极学习中医基础及医德相关知识,增设医德案例教学,将医德理念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灌输给学生,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辅导型教师应关心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通过党团班级建设、奖助评优、谈心谈话、举办活动等学生日常服务,将医德理念、文化自信等理论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做好思想引导。同时,端正自身言行,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德行学习的楷模[8]。


3.3 营造德育氛围打造具有中医德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地方,校园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结合中医药文化发展进程及校史历程,提出具有浓厚学术文化和中医医德的校训、校规,创建厚德求真、医德并重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带领学生参观校史馆、中医药博物馆、名医雕塑等典型景观建筑,使学生感受学校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对中医药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将传统名医的语录及医案整理并张贴在教学楼、教室、宿舍等场所供学生学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山西中医药大学每年开展以理论宣讲、“四史”学习、乡村振兴、爱心医疗服务、中药资源调查为主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充分发扬了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光荣传统和优良校风,并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使学生了解并认识中医名家,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身素养,体会到悬壶济世的大医情怀,传播中医药文化,对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功能、创新医学生德育培养路径都具有积极意义[9]。


3.4 搭建活动平台寓教于乐体悟德育教育理念

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因此,高校理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学生会和班干部的主体作用,举办以德育教育为主题的多种校园文化活动。如山西中医药大学举办的“立文化自信,传中医经典”活动,通过初赛的笔试,复赛的默写、背诵条文,决赛的“志在必答”“争分夺秒”“谁与争锋”“秀出真我”4个环节,进一步强化山西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内涵建设,夯实大学生的中医基本功底,增强大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提高在校大学生自身医术修养与文化底蕴。举办“名医成长论坛”,这是针对不同年级而定期举办的学术盛宴。通过讲授与互动环节,不仅促进了在校生与名医之间的交流,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还使学生得到了高尚医德素养的熏陶。举办“青春献予党·抗疫克时艰”抗疫故事会演讲比赛,采用朗诵等舞台表演形式,融合音乐、视频、灯光等媒体,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典型人物、感人故事娓娓道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医德仁心的伟大。此外,积极开展“德育教育的引导———中医经典人文案例”“大医大德”“新冠防疫的中医药贡献”等[9]德育教育讲座,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培养了塑造学生的德育观念。


3.5 运用现代媒体拓宽德育教育学习路径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微信、微博和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重要途径。既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范围,也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新思路,其便捷性和丰富性为德育教育的开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因此,将中医德育与学生的网络生活融合在一起,发挥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网络中的优势。


例如,联合线上学习教育平台开展系列课程与讲座,上传中医古籍及中医名家讲座视频,将德育教育深入课堂,并积极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方面的兴趣。学校及时更新中医药领域前沿动态及研究进展,增强中医药学生的学术观念与职业信念。开通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以德育教育为推广内容,结合文案及中医相关医德小故事,面向中医药专业学生乃至全社会开放,及时推送医家、医案的相关故事,在日常浏览的过程中学习德育理念,无形中增强德育观念的形成[10]。


综上所述,中医药院校的德育教育离不开文化自信,将中医药文化与德育教育深度融合,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大医精诚、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等“德育”元素,以此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积极的心态,促进学生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认可,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逐步形成中医思维,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亢连茹,郑爽,于志国,等.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医药文化精准传播路径的构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3):149-151.

[2] 张洪雷,邱宗江中医文化重要论述对高等中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启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4):1-4.

[3] 刘毅,陈姝静,王德瑜,等.中医药文化在医学院校传承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4):28-29.

[4] 侯玉双.增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24):77-78,81.

[5] 杨扬.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软科学,2017,31(8):20-23.

[6] 吴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4(11):119-121.

[7] 袁欣怡,王廷华,高杨,等.新时代医学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4):7-9.

[8] 李佳俐,张雪玲.中医药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4):145,153.

[9] 王思婷,韦兆钧.培养医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6):940-943.

[10] 魏宁.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范式的转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0(2):58-64.


相关文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