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只有法国的导演才会把爱情拍得如此偏执。
我想艾玛爱玛丽,玛丽也爱艾玛。只是个性不同。一个自控而执着,一个任性而迷茫。
玛丽说她还没有FALL IN LOVE。她对他们只是喜欢。甚至那个中年男人也只是她逃避内心的追问的掩饰。
就像那位音乐老师说的玛丽的钢琴弹奏不是不好,只是怯场且缺乏专注和自控。难道这不是也在说明玛丽对爱情的态度吗。
她不是不爱艾玛,只是她不懂怎么对待一个女性朋友的倾慕,也缺乏专注的回应。因此她只有通过正常的渠道来让自己远离与逃避这个对她而言太过复杂的问题。艾玛一眼看穿,她从玛丽对她索取的回应中知道她内心的感受,所以她说你害怕面对。
关于爱的占有欲,我觉得艾玛很难说是个占有欲特别强的人,可能多年孤独的生活让她有乖张的个性,但她是否特别想占有艾玛,我想未必,否则她不会同意让艾玛和她的男朋友住进她家,相反我觉得她特别隐忍,她在压抑她过热的感情,然而每次的压抑带来的是更大程度上感情的释放,因此才会显出特别强烈的爱的冲动。这点上我想暗恋过得人都能明白这种感受。爱情本身不就…
没什么好说的,艾玛是很丑恶的一个女人。音乐学院的老师说得很对,这个女人满身都是毒液,谁碰上谁倒霉。
柔和潮湿的长镜头,唯美舒缓的配乐,飘逸深色发丝的法国女孩,轻松的语调,蕾丝长裙,肉色丝袜...
初来乍到的她,学她的品位,买【女孩】这种牌子的女人味十足的衣裳。
她吹着口哨做点心,而她跟随节拍器弹钢琴,相比简直是个萝莉,认真的陶醉在手下流淌出的曲调里,比起老练的她,略显稚嫩。
说是蕾丝边,其实那个艾玛就是个自私的披着女人外皮的色狼。
來自法國的電影"Je te mangerais". 女主角Marie(Judith Davis)被音樂學院取錄, 校園離家太遠, 於是和一起成長的童年好友Emma(Isild Le Besco)分租住處. 朝夕相對, 加上Emma佔有慾強, 又不准Marie帶任何朋友回家, 二人關係由拉鋸和曖昧直到一發不可收拾.
導演Sophie Laloy經驗較多在音響設計及演戲上, 第二次正式執導, 成績不錯.
撇除數個太刻意的鏡頭外: 如兩個女子在鋼琴及琴譜前親熱, 又或Marie的睡衣一邊帶子掉了下來, 綜觀電影的視覺效果都很好.
Marie主修鋼琴, Emma是個醫學院學生, 性格各異, 卻又頗合得來. 明顯喜歡男孩子的Marie後來也弄不清自己想怎樣. 和男友一起卻又不覺得正在戀愛. 年輕又迷失, 感情事影響學習情緒, Emma的瘋瘋癲癲後來迫使Marie要求搬回家去.
好些鏡頭都很出色. 喜歡Marie常常身穿紅衣, 色彩對比鮮明. 片末Emma為Marie自殺, 那個大特寫Marie神情呆滯, 她身後只見救護人員在忙碌, 印象難忘.
誰愛得多總是傷得更深. 角色轉移, 尾段Marie好像操控一切, 琴藝精湛, 不再受Emma影響.
類似電影也寫過的有"Water Lilies"及"My Summer of L…
除了Yes or No.这是我唯一看的一部les电影。
看完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奇怪感觉。
玛丽在我看来,是爱艾玛的。只是,她没有勇气,一直都不敢承认这种感觉。她甚至对自己都不敢承认。在艾玛失控时,玛丽本能的回应透露了她最本质的想法。
自从她们第一次后,玛丽就心绪不宁,没办法弹琴。Because Emma bothers her.玛丽的痛苦绝对不比艾玛少。她不愿意承认对艾玛的感情,她不断逃避,通过与不同的男人欢愉来发泄,逃避。她害怕,恐惧,觉得这种感情很恶心,她开始逃避甚至恨艾玛。但是,她骗不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她爱她。所以,她不希望她在她弹琴的时候出现。
这是极其痛苦的,欺骗所有人,欺骗自己,压抑或者自己的情感。不敢承认,伤害着自己爱的人。
爱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不敢承认,不愿意承认。折磨自己也折磨爱人。
LES是需要勇气的。爱着却没有勇气,那就只能痛苦、纠结。
想起Yes or No中的那首《如果有一天你有勇气》,当小pie终于有了勇气走向小芹,那才是幸福的开始。双方都爱着,却有一方不敢承认, this is sad and is where the tragedy begins.
我想吃掉你:女女之爱的头等大事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qklw01.com/qkbk/id-7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