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死亡之间,是父母把我们隔开了。父亲走了,母亲隔着一半死亡之海。”周六央六给人的惊喜,就是树木林希专场吧。大作家成名了却对儿时被一个人抛弃在汤之岛耿耿于怀。
纯日式的房屋结构,每一个人坐在靠近花园的窗或门边,是整部剧最多的取景框。看到东京世田谷秘书妻子在窗下给新书包装,沼津母亲照顾弥留的父亲,穿着浴衣在矮沙发看报纸,同意女儿去夏威夷留学的请求。所有的场景都用的是最经典的风景。那个日式的,透着外园的窗和门。
很多场景都和我去的地方似曾相识。送葬感觉是高野山,伊豆靠海
标记想看已经蛮久了,今天终于看了电影《记我的母亲》。
看之前以为是讲母亲的一生,原来是心有芥蒂的儿子和日渐失忆的母亲的和解,是一家三代的相处,平淡却动人。
中年作家因父亲病重从东京返回,在和妹妹们的闲谈中,想起的却是自己被母亲遗弃的童年过往。年老的母亲逐渐失忆,忘了很多事情,忘了很多人,有些话要说很多遍,性情固执而古怪,给照顾她的女儿带来很大困难,最后不得不被儿子接去。在相处中,对遭遗弃耿耿于怀的儿子,却渐渐发觉他一直以为的并不是全部的真相。
而另一方面
本文首发个人公号【电影客厅】,转载请联系作者。
记忆是一个秘密的容器,里面有你永久珍藏的情感。长大后兄弟姐妹有了各自的家庭,聚到一起时偶然说起童年共有的家庭回忆,是亲人之间最为自然的纽带。回忆大多是快乐的,也有少数的心酸和些许的埋怨。求学时你还会向同学好友说起,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作家是幸福的,就如井上靖《我的母亲手记》,用细腻的笔触,回忆、梳理以致铭记和母亲间的情感,普通人办不到这个,东方人特别是亲人之间又不擅表达,只好就此掩埋进岁月里,消逝不见踪迹。
我看的电影很少,看的日本电影更少。但是几乎每部看过的日本家庭片都会给我带来长久的震动,让我一直在心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反复咀嚼。山田洋次的“弟弟”是这样,原田真人的“记我的母亲”也是这样。
这部电影我以为是我看过的所有电影里最为成熟而大气的一部,一般拍家庭伦理都喜欢放在一个小背景里,局促的空间,有限的时间,以一个横截面来展示背后的甘苦辛酸。比如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中,饮食男女就是以每次家宴来推动情节与情感的发展。但是我也不知怎么,突然想起来王安忆对于小说篇幅的论述,拿来讲电影似乎也是有道理的。王安忆说,很多人把都德的《最后一课》奉为短篇小说的经典,认为这篇小说以小见大,从一个小小的法语课堂上看到了法德战争对于人民心灵的伤害。但是在王安忆看来,固然,这篇小说是短篇小说里的绝佳范本,因为它的题材就决定了这一定是一个短篇小说,不管它写的多长,是一千字还是十万字,都会是短篇小说。但是短篇小说是不是就能够以小见大,令读者见微知著从一个小小的横截面中窥知背后时代与历史的波澜
(芷宁写于2013年1月3日)
有关亲情的日本影片总能被呈现得真挚感人、细腻绵长,在不知不觉间,如润物无声般的碰触、打动、抚慰、疏导观众的心,并由此反思起自身所遭遇的各种烦心琐事。
这部根据著名作家井上靖的自传体小说《我的母亲(わが母の记)》(分“花下”、“月光”、“雪面”三部)改编的影片,可谓原田真人导演最好的作品,当然井上靖先生美好的文字基础为该片提供了太多可以盘究研磨深入的空间,并使得片中的很多对白及独白都准确洗练,且特别有韵味,在动人心弦的同时,又仿佛在提点生与死的感悟,配合悦目怡人的自然风光,叫人欲罢不能。
影片的结构平整,叙事舒缓,插叙错落有致,细节巧致温暖,情绪和情感的铺垫、收放、拿捏都恰到好处,而主要演员的表演更是为影片锦上添花,古稀之年的树木希林演技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表现出的老母亲的日渐衰老糊涂忘事、对陈年旧事的耿耿于怀,都本白自然,毫无表演痕迹,甚至在海边看到潮涌到脚下的海水时,那老小孩般胆怯好奇的神情,也都到了入木三分的地步
记我的母亲:役所广司领衔,有爱的话,伤口一定被抚平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qklw01.com/qkbk/id-10106.html